广东尚兰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才理念
——以“人本艺术”为底色,编织商业与美学的共生未来
一、核心理念:人才即“奢侈基因”
“在尚兰德,人才不是资源,而是品牌最珍贵的‘面料’——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创造力、价值观与可持续生长的潜能。”
我们拒绝将人才视为可量化的“人力资源”,而是将其定义为:
-
“品牌共塑者”:参与定义轻奢内衣的审美标准与商业伦理;
-
“生活艺术家”:在工作中延续对品质、美感与人文关怀的追求;
-
“未来织梦人”:以跨界思维推动行业变革,而非被动执行任务。
二、人才价值观:三重契合,一生伙伴
1. 价值观契合:与品牌“灵魂同频”
-
“敬畏每一寸面料”:对产品细节的极致追求,源于对用户身体的尊重;
-
“慢即是快”:拒绝短期利益,愿意为可持续设计投入时间与成本;
-
“艺术无界”:相信商业与美学可共生,技术能为创造力插上翅膀。
评估方式:
-
新员工需通过“文化情景测试”(如设计一款“为环卫工人定制的轻奢内衣”);
-
晋升考核中,价值观践行度占比不低于40%。
2. 创造力契合:打破边界的“混血思维”
-
“T型人才模型”:纵向深耕专业领域(如面料科学、用户心理),横向拓展艺术、商业、技术认知;
-
“失败友好型文化”:鼓励试错,将“不完美的尝试”视为创新燃料;
-
“用户共创机制”:设计、市场岗位需定期深入用户社群,将真实需求转化为创意。
案例:
-
2023年“无钢圈内衣革命”源自一名产品经理与乳腺癌康复者的深度对话;
-
每月举办“跨界黑客松”,邀请艺术家、工程师与设计师共同解决商业难题。
3. 韧性契合:在不确定性中“织就秩序”
-
“反脆弱能力”:将市场波动视为创新契机,而非威胁;
-
“长期主义心态”:在快时尚浪潮中坚守“慢设计”哲学;
-
“自我进化意识”:主动拥抱新技术(如3D建模、AI趋势预测),而非被动适应。
培养方式:
-
设立“韧性实验室”,模拟供应链危机、舆论风波等场景进行压力测试;
-
为管理层提供“哲学思辨课”,强化战略定力。
三、人才与组织的共生关系
1. 组织赋能:为人才提供“艺术创作舞台”
-
“去层级化创作”:取消传统职级对创意的束缚,新人可主导百万级项目;
-
“全球灵感网络”:与巴黎、东京的设计工作室共享资源,员工可申请跨国驻留;
-
“时间自由权”:核心人才可自主安排工作时间与地点,以最佳状态投入创作。
2. 人才反哺:让组织成为“活的文化载体”
-
“文化基因库”:员工创作的艺术作品、用户故事、失败案例均被收录为品牌资产;
-
“内部导师革命”:90后设计师可指导60后生产专家学习数字化工具,形成知识流动;
-
“人才即IP”:鼓励员工以个人名义参与行业论坛、出版专业著作,提升组织影响力。
四、人才战略的“反常识”实践
1. 招聘:寻找“不完美契合者”
-
“51%原则”:宁可选择价值观契合度51%但潜力巨大的“璞玉”,而非100%匹配但缺乏成长性的“熟手”;
-
“反简历筛选”:重点考察候选人“非工作场景的创造力”(如个人博客、公益项目);
-
“试用期革命”:新员工前3个月不设定KPI,仅需完成“文化融入任务”(如采访10名用户、优化一条生产线)。
2. 留任:用“艺术契约”替代传统合同
-
“三年之约”:核心人才签订《共创承诺书》,明确双方在文化传承、产品创新上的责任;
-
“离职即校友”:为离职员工保留“终身文化会员”身份,可随时返回参与创作交流;
-
“反PUA文化”:设立“文化警察”岗位,员工可匿名举报违背价值观的管理行为。
3. 激励:超越物质的精神共鸣
-
“作品集奖励”:设计师的晋升依据不是销量,而是能否拿出“代表个人风格与品牌高度”的作品集;
-
“时间捐赠计划”:员工可用年假参与公益设计项目,公司按1:2比例配捐资源;
-
“失败庆功会”:为因创新导致的项目失败举办纪念仪式,颁发“勇敢者勋章”。
五、董事长人才观
-
“管理可以控制行为,但只有文化能点燃灵魂。”
-
反对用考勤机衡量创造力,主张以“作品温度”评估价值;
-
“最好的福利不是钱,而是让员工觉得‘在这里工作很酷’。”
-
办公区设置“灵感喷泉”(随机播放用户感谢语音)、“面料图书馆”(收藏全球稀有材质);
-
“当员工开始为公司的理想骄傲时,加班费就变得多余了。”
-
2023年员工主动加班时长同比增加40%,但离职率下降至行业1/3。
六、人才理念宣言
“我们寻找的不是‘打工者’,而是‘商业艺术家’——
他们用面料书写诗篇,以针脚丈量人性,
在利润与美学之间,在效率与温度之间,
织就一张让世界更柔软的网。”
尚兰德人才理念,
是一场关于“如何让商业成为一门艺术”的终身实践。